近10年来,我国营运客车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带动了整个客车行业的技术进步。这种变化的产生,与一项标准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它就是由中国交通部发布的JT/T325《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行业标准。
立足行业 力促升级
为了规范我国公路客运市场,使营运客车车型及档次构成更加合理,1996年,交通部委托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制定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1998年,该标准实施。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秘书长、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副总经理裴志浩,见证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他说,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项划分客车产品等级的标准,是根据当时我国客车技术发展水平及国外相关政策制定的,对客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根据行业发展,该标准分别于2002年、2004年、200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每次都会带动公路客车的大规模升级。
如今,中国客车不仅活跃在国内的客运线路上,还驶入国际市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提到这一点,裴志浩感慨地对记者说,从国Ⅰ、国Ⅱ、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到CAN总线、全承载车身结构等的推广应用,在相关政策及标准的引导下,每一次技术升级都能直接推动我国客车产业的发展。
三次修订 逐步完善
据裴志浩介绍,在2002年的第一次修订中,对客车主动安全性能影响很大的“制动、行走系统的配置”是重点修订条款。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在等级评定条件中增加了客车结构及底盘配置等内容;针对在用营运客车的等级评定,对“使用年限及行驶里程”条款进行了修订;对营运客车类型划分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提高了各类型(即特大、大、中型,下同)高级(即高一、高二、高三级,下同)客车的评定条件;对各类型及各等级客车行李舱容积规定了新的评定指标;规定了各类型高级客车的质量保证期。
2004年,随着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及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等国家标准的发布,该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此次修订,修改或增补了有关营运客车安装ABS、行驶记录仪、车外顶行李架、汽车安全带及对匀速(50km/h)行驶车内噪声、特大型营运客车的相关要求,增加了车身承载式结构、复合悬架、比功率及人均通风量的计算,修改了高级卧铺客车卧铺布置及各部位尺寸的规定,新增特大、大型高三、高二级客车“在底盘动力总成间配置CAN总线”的规定。
2006年,该标准第三次修订,增加了对高级客车安全部件配置和要求(如盘式制动器、缓行器、座椅汽车安全带、后置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等),调整了各类型、等级客车的比功率、制冷量、供热量及行李舱容积指标。
裴志浩认为,最新修订的标准已具备国际水准,代表着我国客车制造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地位凸显 影响深远
中国商用车辆网首席分析师佘振清认为,该标准的历次修订均以提高客车安全及舒适性、降低能耗为出发点。应该说,它是迄今为止对我国客车产品开发与技术升级影响最大的一项行业标准。
裴志浩说:“《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实施10年来,我国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随着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去年开始实施的(JT/T325-2006)标准,更加注重引导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公路客运行业车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公路客运行业在整个客运市场的竞争力。希望客车企业在标准的指引下,不断提高开发能力,制造出真正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客车。”
据了解,纪念《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实施10周年活动,将与交通运输部主办的第九届国际公路水运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同期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