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15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即将建立。
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2005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整和修订,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
随着国际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考虑其投资决策,对一个全球一致的财务会计框架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各国会计准则不同的弊端在于这样几个方面:其一,加大了投资者比较不同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并作出投资决策的难度和成本;其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公司,不得不按照多种会计准则编制报表,增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其三,企业在同一时间段的会计报表由于所遵循的会计准则不同而导致报表的数字也随之不同,使投资者对公司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标准专家工作组第22届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称这套体系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准则的国际协同,消除和减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这种需求尤为迫切。我们应该看到,会计准则国际化正是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需要,机遇与挑战共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会计事业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趋同”一词给2005年会计准则建设的提速定了调。而在2004年11月份的几次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座谈会上,财政部官员的用词是会计国际“协调”。从会计准则的国际发展来看,经历了三个版本,1.0版是会计准则国际比较,2.0版是国际协调,3.0版是全球趋同。“趋同”与“协调”不同,前者更强调方向,后者则是有双向互动的含义,并更强调“中国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2005年度的会计准则提速,以至目前完成的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都彰显了中国会计标准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其实,会计准则建设的意义远远不只在于准则的本身。以欧盟不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例,其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差异较大。由于中国会计准则不被国际认可而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已非常严重。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的反倾销诉讼中,因败诉遭受的损失已超过96.6亿美元,其中会计准则未能与世界接轨已成为一个重要原因。
又如对外融资成本,中国虽然已吸引了很多外国投资,但由于很多会计规则与国际标准不匹配,会给投资者带来许多问题,也容易产生一些漏洞,这等于变相加大了投资成本。
同样,对上市公司而言,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更深地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尤其是对QFII以及将来更广泛开放市场后进入的国际投资者而言,财务制度趋同带来的透明度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
另外,对于那些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国内、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由于会计准则不同,不少中国企业到海外融资时,其财务报表往往不能得到认可。同时,即使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也不得不编制多套财务报表,不同的报表之间甚至还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可以大大简化会计报表的编报工作。
对于特殊行业,如金融企业,新准则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以金融会计准则为例,金融发展的提速对会计标准有了更多的需求。“3·27国债期货风波”和“中航油事件”之后,国内金融界对金融衍生工具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日益关注。2005年6月,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十届SNAI经济论坛上,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谈到关于金融改革深化的几个问题,其中强调,政府要有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掌握新的金融工具。同时,金融界在2005年接连发生几件大事,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人行2005年3月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汇率水平将根据市场情况上下浮动;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工商银行股改工作启动,交通银行成为中国首家在境外公开上市的商业银行,等等。资产证券化需要会计处理相应规定;人民币汇率浮动后,将导致衍生金融工具的逐渐活跃;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海外IPO之后,都需要使用国际相关会计标准。
无疑,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