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7日电: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今天揭晓,与此同时也标志着国家科技奖励工作迈出了具有里程碑的一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和评审工作中引入ISO9001标准,新体系下的国家科技奖励每个过程都受到监控,评奖程序公开透明,监督检查贯穿始终,达到了阳光评奖。
实现全程控制
在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审中,有人提出评委操纵的异议。这种争议以往常常各执一词,难下判断。但是通过审查评审文件记录,评委遴选层层经过领导把关、咨询专家审核、评审组组长审批,每一步程序都是合理规范、公开公正的,结果不言自明。
整个评审过程实施全程记录,是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正是通过规范管理,奖励工作实现了目标清晰明确、程序科学规范、过程公开透明、监督及时到位。
将ISO9001国际标准引入到国家科技奖励管理与评审,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一个创举。
“以前有相关法规、条例的规定,但在具体操作执行上缺少规范,这容易造成个人理解的差异,甚至引起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说,针对这种现状,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早在2004年就开始考虑将现代管理方式引入到评奖中。
ISO9001质量认证是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作出第三方评价的国际性标准,其精髓是“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以此“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策划,2006年按照ISO9001标准,国家科技奖励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实施。
该体系对评委、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对每个阶段是否达到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在操作层面体现了“阳光工程”,保证每个程序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评审工作的实际,办公室建立了一整套职责明确、权力公开、程序规范、过程透明的操作程序和作业文件。在整个过程中,共制定和发布了80份相关文件,其中包括《质量手册》、16个《程序文件》、43个评奖规则文件、20个《业务管理文件》。
几大本厚厚的文件让人看着有些“发怵”,还要记录操作过程,这会不会因工作量增加而降低效率?办公室政策研究处处长袁建湘翻着文件告诉记者:“这里面涉及办公室每个工作岗位,岗位职责任务和质量要求明确清楚,避免事事请示,工作运行更加流畅,效率反而提高了;工作中所需的记录大多数都是以前必须要做的,只是过去的记录格式没有规范化、记录管理没有制度化。”
他说,通过日常行为的规范,工作随意性减少了,从制度上确保工作不因人因条件变化而改变。比如,过去一些评奖岗位是靠“传帮带”,一旦干部交流和轮岗,经验也被带走,换到新岗位的干部要花很长时间重新边干边摸索。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后,实现了文件化管理,将个人的经验变为集体的智慧,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化确定下来,使工作岗位不再是依靠个人经验去实现,而是靠文件和制度去管理。
在质量管理体系下,评奖服务过程的各阶段还增加了自检、互检、内审和外审等环节,对检查或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马上启动纠错程序,并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大大增强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主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