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其中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珍贵古籍约有20万册(件)。为改变我国古籍保存状况,受文化部委托,由国家图书馆组织起草的《古籍普查规范》、《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等6个中国古籍保护相关标准规范日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使得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今后将有章可循。
记者今天在国家图书馆采访时,有关专家介绍说,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共收藏有3000多万册古籍文献。这些古籍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又历经天灾人祸,有30%以上存在着残破现象,其中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的珍贵古籍约有20万册(件)。遗憾的是我国对文献古籍这类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珍贵、不可再生的载体,从来没有进行过普查,家底不清,状况不明;各地的保存、保护工作各自为战,参差不齐;有些单位的修复理念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使得古籍保存状况令人担忧。
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标准规范终于浮出水面。此次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包括《古籍普查规范》、《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程度定级标准》、《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5个,基本涵盖了中国古籍保护基础性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规定了古籍修复、古籍装订、修复档案、修复工作单、工作间基本要求、修复材料、修复机械、质量要求、常见各式装帧书籍修复质量要求、质量等级、检验等内容。《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规定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的温湿度要求、空气净化要求、光照和防紫外线要求,以及书库建筑、消防、安防等与文献保护和安全相关的基本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