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集了上千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累计拥有专利技术4763项、转换重大技术成果和核心技术6830项,其中1009项列入国家级项目,70%的核心技术通过标准化已实现产业化发展。
这里如今已产生了2个国际标准、110个国家和行业标准、2个国际标准提案,区内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名院士参与创业创新活动。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内每平方公里创造出40多亿元的产值,连续3年拉动西安市经济增长超过4.5个百分点,产业的集群效应更加明显,充分显示以核心技术支撑的标准化战略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自2002年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西安市质量技监局高新分局,特别是2005年8月全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落户西高新以来,西安市质量技监局始终把引导企业的核心技术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参与国家、国际标准的制定,最终推动产业化进程,并迈向国际化,作为标准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该局创新思维模式,2002年开始建立并完善技术标准信息查询、标准化战略研究专家资源库、产品出口贸易技术壁垒警示信息、高新技术产品检验检测资源查询、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等5个平台,促使企业标准化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
目前,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数量是4年前的6倍多,仅西部材料一家企业就承担了19项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已有国家分技术委员会1个,国家重点标准工作组25个,国家标准化专业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41个,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50个。同时,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秘书处即将落户该开发区。200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EC连接器年会也将在西安召开,这也是该组织在我国首次召开的国际性年会。
在该开发区183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平均每天至少有3项科技成果变为产品进入市场,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高新区营业收入1042.31亿元的80%。同时激发区内60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的活力,产值过亿元的比二次创业前的2002年增加了68家。
以集成电路、通信、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尤其突出,高新区两项国际标准都诞生在这个领域。大唐电信的TD-SCDMA技术方案被国际电联和3GPP接纳为国际标准,从此结束了欧美国家垄断世界通信标准领域的历史。
此外,包括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90余家企业,形成了从研发设计、设备、材料、芯片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之后的第四大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以制冷和电力设备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年产值位居四大产业之首。作为我国压缩机标准主要修订起草单位的西安庆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增加了代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P机型技术指标,标志着我国制冷机技术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2005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也发展迅猛,22项国家医药标准发布实施,一批医药企业通过欧洲的MHRA和美国FDA认证。实现营业收入180亿元,是2002年的2.5倍,增速排名四大产业之首。
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联盟的国际化趋势,更加凸显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标准化战略的推动力。2006年上半年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仍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06年可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280亿元。打造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梦想,正在该开发区一步步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