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审查会于2006年8月21日在中国包装联合会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处长毕俊生,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伟民、副秘书长兼技术发展部长王利、指标体系全体编制人员、包装行业专家等出席了此次会议。会上,各专家对该项指标体系进行了审查。
该课题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委托,历经半年时间编制的。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地包协、专业委员会及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泛征求包装行业专家、企业意见,并在部分企业进行反复调研、测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于2006年8月终于完成了该体系的编制工作。
清洁生产是以综合预防污染为目的的环境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促进清洁生产,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是在对污染、环境和清洁生产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目前,很多行业制定了相应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国内的清洁生产指标也基本上实现了系列化。
然而,在我国包装行业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实属起步阶段。多年来,我国包装行业虽然一直延续着满足其他行业生产发展配套服务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整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在节能、降耗、减污和资源综合利用环节中存在着许多应加以改进的方面。因此,建立《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行业整体的清洁生产管理和评价工作迫在眉睫。
本指标体系根据包装行业的特点,依据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及文件,相关政策法规,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的要求和规定;在确定体系结构、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权重值和评价基准值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包装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涉及面广、指标多等问题,遵循从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考虑;体现污染预防思想;重视企业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适宜量化应用;方便数据采集及具有可衔接性和相对性的原则,以文件、现场调研及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研究创建而成,用于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指标体系的指标参数形式分为定量评价指标、定性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两个层次。一级评价指标选取具有普遍适用性、概括性的指标,共包括资源与能源消耗、产品特征、污染物产生、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生产环境、工艺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五项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将反映包装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以及生产环境、工艺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水平。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之下,代表包装行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验证的若干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以纸、塑料、金属为原料的包装生产企业。其中:纸质包装制品指以原纸、再生纸为材料生产的纸板、瓦楞纸板、纸箱、纸盒、纸浆模塑、蜂窝纸板等纸包装制品;金属包装制品指以铝板、钢板和马口铁为材料生产的两片罐、三片罐、瓶盖、气雾罐、钢桶、杂罐等金属包装制品;塑料包装制品指以塑料树脂及助剂为原料生产的塑料中空容器(包括瓶、杯、桶、箱和托盘)、塑料包装薄膜(包括双向拉伸薄膜、流延薄膜、吹塑薄膜及共挤薄膜)、塑料编织制品、泡沫包装制品、塑料片材以及复合包装材料等。
由于包装产品门类较多,本指标体系仅编入了纸质包装制品、金属包装制品以及塑料包装制品三个包装制品门类的指标,今后每隔3—5年将修订依次,逐步完善和编入其他类别的指标。
本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进行科学总结、量化考核、经验积累,将推动包装行业清洁生产工作持续有效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包装行业的清洁生产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目前,中国包装联合会已将《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送审稿上报给了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经过最后审批,将在包装行业全面开展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