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用户数量直逼3亿;50%的用户在一年到两年之间更换手机,而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频繁更换手机有追逐新潮的因素,也有手机修理费太贵,修不如买等原因。这种“中国式奢侈”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令人担忧。与此同时,虽然手机淘汰了、坏了,或是丢了,充电器却一般总是好好的;可只要是买手机,都要买回一个充电器,结果造成用户手中的充电器越积越多。这些充电器扔了可惜,留着没用,成为用户手中的“鸡肋”。而且数码相机、摄像机、MP3、电动剃须刀等各种电子产品都有各自专用的充电器。每个现代家庭有多少个充电器?没有人统计过,但三五个总是有的。
据统计,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全年销售量突破8800万部,绝大多数买主是为了更新。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8800万部手机同时售出8800万个充电器,而相当多的充电器买回家就成了摆设。生产充电器需要耗费资源和能源,同时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废物的排放;即使当作废物处理,还会产生污染。笔者认为,每部手机都配备专用充电器,实在大可不必。它不仅浪费消费者的钱财,而且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威胁,弊端很多。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充电器的规格标准,使之像螺钉、齿轮等标准件一样实现通配型、标准化,什么电器充电都能用,就像是电源插头一样。其实充电器标准化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但小问题却代表了大趋势,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其次,手机等电子产品生产厂家一般只需将产品按标准设计好充电接口即可,充电器完全可以外包给专业厂家适量生产,从而使充电器这一必不可少的小配件也实现集约化、节约化生产。第三,今后商家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要强行配备充电器,如果顾客认为有必要购买,可以另买,用公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意向引导厂家和商家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产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