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建设航运强国和造船强国的前景,给我国修船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修船工业总产值将完成400亿至500亿元,占世界修船产值的19.3-2 4%。修船总量的提升,其技术水平也得与世界修船技术水平接轨,但目前我国修船标准却滞后于行业发展,只有行业标准而没有国家标准。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修船分会会长杨新昆表示,随着新国际公约、规范的出台,以及修造船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修船行业标准也要进行改进。为此,有关方面呼吁,为促进修船业实现规范化管理,修船业要在现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国家标准。
修船业做大与国际接轨
近几年,随着国际修船竞争的激烈,我国修船业积极向国际化管理轨道靠拢,实行集团化管理,构筑了世界级修船产业结构,在修船能力、企业管理、开拓修船新基地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修船业已经形成了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重工集团公司、中海工业有限公司四大主体。
我国修船企业的“航母”———中远船务实施“产业化、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势资源整合重组,构筑了包括南通、大连、舟山、广州、上海、厦门、天津等地修船企业在内的修船产业集团,已形成了南、北、中的合理布局和竞争优势。该集团首创《中远船务船舶修理技术标准体系》为其迈向一流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标准体系 覆盖综合、坞修、船体、舾装、轮机、涂装、电气七大类,其中标准134 个、指导性技术文件54个,共计188个,保证了严谨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优化了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使修期、质量、安全、成本得到有效监控,各项经营指标大幅度提高,中远船务已经成为世界修船业的一颗明星。
在开拓修船新基地方面,各大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着眼未来,蓬勃开展。如中海工业在长兴岛南岸中段建立大型修船基地,一期工程形成3000米岸线,2个坞,8个泊位,可承修VL-CC超巴拿马型船、第六代集装箱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年修船产值可达10亿元;大连中远船务已建成有三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30万吨级浮船坞,能承担30万吨级油船和8100TEU 集装箱船等巨轮的修理和改造任务,是亚洲最大的“水上修船车间”。
修船标准滞后不能久拖
目前,世界修船市场相当活跃。据世界海运咨询机构预测,世界修船需求量10年内仍将增长30%以上。由于国际修船中心趋势东移,在国际修船市场上,我国修船业有许多可供发展的潜在先机。但与日韩、新加坡等修船强国相比,在规模、技术、生产效率、组织管理等方面,中国修船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有些修船厂仍存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工人 技能单一化,适应度低;生产组织方法落后,分工过细,造成管理点多,协调工作量大,修船周期较长,工作效率比较低的状况;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等原因,有些修船厂修船机械化水平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能力不足,因而承修的船舶多为散货船等技术含量、附加值低的项目,高附加值船舶及改装船舶数量比较少。
在行业高速发展和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行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现出来。特别是出于海事安全和世界环境保护的要求,国际上对在航船舶的结构、性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际海事组织IMO-13 G法规规定大批单壳油船将在2015年前被淘汰,还有旺盛的石油需求带来的世界FPSO船的改装业务扩大等原因,船东将不得不对现有营运船舶结构和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将给修船厂带来更多改进性的修理业务。
据悉,在日本的修船标准中,为便于企业实际操作执行,对什么是标准坞修项目,什么是标准厂修项目,各有多少项内容等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使修船业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杨新昆说,我们要修改和废除不适用的规章,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修船法规和条款,行业运行规范有序,在经营管理、生产计划、物资管理、生产与安全管理、成本跟踪与控制、质量管理等得到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
业内专家认为,在修船业的国家标准中,应包括标准修理项目、标准坞修、标准厂修、标准航修等,有了这样的国家标准,才能做到对修船业实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减少盲目性。目前国内各修船企业缺少专业技术规范,现有的修船行业标准已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努力提高修船能力,逐步缩小与国外标准的差距,对一些新型船型的修船技术及工艺规范亟待补充和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