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和编写格式上等效采用ISO8062:1994《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体系》,对GB/T6414-1986《铸件 尺寸公差》和GB/T11350-1989<铸件机械加工余量》进行了修订。
ISO8062:1994对压铸件、熔模铸件和金属型铸件未规定通常能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根据我国铸造生产的实际,本标准在附录A中对压铸件、熔模铸件和金属型铸件补充规定了通常能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均按我国有关标准作出定义,而不使用ISO8062:1994中的定义
本标准与GB/T6414-1986和GB/T11350-1989和有如下一些重要差别:
---对机械加工余量与尺寸公差的关系按ISO8062:1994重新作了规定,即用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取代包括了铸件尺寸公差下偏差(对孔与内腔尺寸为上偏差)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增加了CT1、CT2的公差数值;取消了GB/T6414-1986中为3~10mm尺寸段规定的公差数值表2,取消了进一步限制错型用的表3.
---按照ISO8062:1994和根据实测验证的数据,对附录A表A1中各类合金铸件大批量生产时通常能达到的公差等级作了修改.
---铸件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数值由铸件最终机械加工后成品铸件的最大轮廓尺寸来决定,对一个铸件来说,不同加工面上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数值一般是相同的.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6414-1986和GB/T11350-1989.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沈阳铸造研究所,常州日升有色铸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忠明、葛晨光、毛尧尧、蒋田方、张允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