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7926—2005《电火花线切割机(往复走丝型) 精度检验》。
本标准与 GB/T7926—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名称做了修改;
———在不降低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形式上不再采用国际标准;
———机床主要零部件术语的外文对照删除了2005版的法文和德文,仅保留了英文(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图1、图2重新绘制,表1、表2做了调整(见第3章,2005年版的第3章);
———“说明”更改为“使用要求”,内容有所变化(见第4章,2005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检验项目“Z 轴运动与a)X 轴运动;b)Y 轴运动之间垂直度的检查。”(见第 5 章中G4);
———2005年版的 G4拆分为 G5、G6和 G7三项(见第5章中 G5、G6和 G7,2005年版第5章中G4);
———2005年版的 G5更改为 G8(见第5章,2005年版第5章);
———删除了2005年版的 G6(见2005年版第5章);
———2005年版的 G7和 G8分别更改为 G9和 G10(见第5章,2005年版第5章);
———“贮丝筒轴线的径向跳动的检查”改为“贮丝筒轴向运动的全跳动 a)水平面内;b)垂直面内。”(见第5章中 G11,2005年版第5章中 G9);
———项目“正八棱柱加工工件尺寸偏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查 a)纵剖面上的尺寸偏差;b)横剖面上的尺寸偏差;c)表面粗糙度。”更改为“正八棱柱工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查 a)纵、横剖面的名义尺寸极限偏差;b)纵、横剖面的尺寸差;c)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做了修改(见第7章中 M1,2005年版第7章中 M1);
———项目“正八棱台加工工件大端尺寸偏差和锥度偏差的检查 a)大端尺寸偏差;b)锥度偏差。”更改为“正八棱台工件大端尺寸差和锥度偏差的检查 a)大端尺寸差;b)锥度偏差。”,技术要求做了修改(见第7章中 M2,2005年版第7章中 M2);
———删除了附录 A 和附录 B(见2005年版附录 A 和附录 B)。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军、于志三、邱毓秀、王应、徐明、吕大为、高晔。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926—1987、GB/T7926—2005。 |
|